双创动态

双创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双创动态 -> 正文

艺创未来:新机遇与新思维(2025年第12期)
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10-16

为帮助学生把握时代机遇,培养适应未来的新思维与核心竞争力,10 月 15 日,艺术传媒学院、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展 “艺创未来:新机遇与新思维” 主题沙龙活动,活动由刘媛媛老师担任主讲嘉宾。活动围绕创业特质、思维升级、跨界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,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盛宴。

讲座伊始,刘媛媛教师以 “创业最需要什么特质” 为切入点,引发全场互动思考。她通过提问 “创业初期最大的‘隐形陷阱’是什么”“哪个创业故事最触动你”,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。随后,她总结指出,创新思维、坚韧不拔、沟通能力与市场洞察力是创业者的四大核心特质 —— 创新思维助力突破竞争壁垒,坚韧精神支撑跨越困难险阻,良好沟通搭建合作桥梁,市场洞察则能精准捕捉需求趋势,为后续的思维升级话题奠定基础。

在 “时代熔炉:为何必须升级思维” 板块,刘媛媛教师直面当下社会变革的核心挑战。她提出,在技术爆炸与观念颠覆的双重夹击下,传统 “稳定职业” 正被 “液态岗位” 取代,“单一专业” 竞争已转向 “跨界竞争”,“确定性规划” 难以应对 “黑天鹅频现” 的现状。“铁饭碗的打破,要求每个人都成为‘自雇者’,在变化中主动寻找机遇。” 她强调,旧经验失效的当下,创新思维成为破局关键 —— 它不仅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、艺术发展的灵感源泉,更是提升个人竞争力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。同时,她进一步阐释 “新思维” 的内涵:从追求 “正确答案” 转向探索 “更优提问”,通过跨界融合创造全新价值,以问题重构找到破局点,将不确定性视为创新土壤。

“当理性算法碰撞感性美学,会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创意新物种。” 在 “跨界实践:新思维如何艺创未来” 环节,刘媛媛教师结合多个领域案例,生动展现新思维的应用价值。在科技与艺术融合方面,她以 AIGC 数字艺术为例,说明创作者已从 “工具使用者” 升级为 “创意协作者”,提示词工程成为新的艺术语言;VR/AR 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,让观众从 “旁观者” 变为 “作品一部分”;数据可视化艺术则将冰冷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视觉故事,助力公众理解复杂议题。在商业与模式创新层面,她提到 D2C 共创模式让用户从 “消费者” 变为 “合伙人”,体验经济实现从 “卖产品” 到 “卖记忆” 的升级,可持续时尚则用科技回应环保需求,证明 “向善商业” 的可行性。而在教育领域,PBL 项目制学习、AI 辅助个性化学习、设计思维工作坊等模式,正推动教育目标从 “传递已知” 转向 “孵化未知”。

如何培养新思维?刘媛媛教师在 “自我塑造:掌握新思维的三重修炼” 中给出明确路径。她建议学生主动扩容知识 “工具箱”,通过跨领域阅读构建 “T 型” 或 “π 型” 知识结构;保持 “初学者之心”,以好奇心不断追问 “为什么”,打破思维定式;践行 “行动式思考”,用 MVP(最小可行产品)思维低成本快速试错,在实践中验证想法、迭代优化。

对于未来图景,刘媛媛教师充满期待。她预测,未来将迎来人机协同进化的新阶段,AI 成为 “外脑” 并催生 “提示词导演” 等新工种;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,数字身份与资产将重构社会规则;而应对气候、能源等全球性挑战,更需要依靠系统性新思维提供创新方案。她特别强调,“未来竞争力 = 科技之‘理’+ 人文之‘情’+ 艺术之‘美’”,三者融合才能在变革中立足。

活动最后,刘媛媛教师发出行动号召:“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,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。” 她鼓励在场师生重新提问 —— 用新角度思考老问题;探索未知 —— 将休闲时间投入陌生领域;快速行动 ——24 小时内把最小想法做成可分享的原型,共同成为 “艺创未来” 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。

此次沙龙活动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接触前沿思维的平台,更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热情。未来,晋中信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高质量学术活动,为培养具备跨界思维、适应未来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注入更多动力。